一、您是怎麼進入IUP工作的?
我是民國六十一年到IUP的,那時剛好當兵回來,本來是要務農的,但當時農業比較沒落,所以看到史丹福大學在臺大的研習所招募工友,就寄了履歷表,面試以後就去上班了。當時我只是想先去試試,沒想到一待就是四十幾年。後來才知道錄取我的原因是因為我務農,所上認為我應該會做得比較久。當時是在臺大七號館,所上共有三個工友,分樓上班、樓下班和夜班;樓下班是負責打掃每間教室,樓上班負責辦公室和每天去郵局取信,夜班是負責打掃、清洗老師和學生的杯子以及整理教室;週六、週日各一位值班二十四小時,另一位休息。我們每天早上差不多六點就要起床,用瓦斯燒開水,幫專任老師泡茶。
二、工友為何從三個變成兩個?以前和現在負責的工作有何不同?
週末的工作就是整理平常沒有打掃的地方,禮拜天值班的人就要負責辦公室跟教室,還有其他公共空間;這些地方全部都要用打蠟機磨過,一直到星期一早上六點或八點才能下班。後來因為那時政府開始實施勞基法,規定每天只能上八個小時的班。有些工作像教室打蠟、擦窗這些粗重的工作,就外包給清潔公司,我只負責打掃教室跟行政辦公室、錄音室等,因為工作減少了,還有經費問題,後來就剩下一個工友了。還沒結婚以前,晚上我都留在學校裡頭,結婚以後,則在臺北租房子;後來因為我母親臥病在床,因此我跟太太搬回宜蘭,每個禮拜臺北宜蘭兩邊跑。
三、請您談談IUP搬到新生大樓,再搬到語文大樓的情形。那時可以住在新生大樓嗎?請比較一下三個地方。
準備的時間大概一個禮拜左右,那時我們工友負責打包,打包以後,先將物品做記號,然後再請搬家公司來搬。到了新地方以後,由我們按照編號把物品送到各部門。那時候新生大樓有電梯,很方便。在新生大樓值班時,有一個空房間讓我們休息,也有廚房可以燒開水。搬到語文大樓以後,學生休息室裡學生坐的椅子都換成新的,也多了飲水機,所以我們就不必每天早上起來燒開水了。
四、您在ICLP的時候,很多活動場地都是由您幫忙準備的,可否請您想一想對所裡活動印象特別深刻的事?
每年農曆春節的時候,我們都會請一位老師演講,從臘七臘八談到農曆過年的文化習俗。演講差不多有兩個小時,演講以後,就開始用餐。那時候採自助餐的形式,最豐富的一次就是吃蒙古烤肉。那時候的餐具不是免洗的,盤子、叉子什麼的,都要事前準備好,吃過飯以後,洗乾淨,再收回去。校外活動,有的是學校辦的,有的是學生辦的,但當時沒有保險制度,學校較擔心學生在外的安全,因此後來才舉辦北港這樣的宗教風俗活動。
五、請談談您印象深刻的人、事、物。
當時我們在郵局裡頭租了三個郵箱,第一個郵箱的編號是4204,後來因為郵局設了支局,我們屬於13支局,郵箱編號就變成了13-204;還有一個郵箱是13-170,另外一個是13-199。而13-199郵箱是專門申請從香港進口來的大陸書籍,那些書籍都要經過警備總部的審查,才能寄到所裡,並由專人鎖在限閱室。限閱室必須是選了那些課的學生跟老師才能進去上課,那些書都不能帶出限閱室;平常學生要進去準備功課的話,他們有鑰匙進去,但必須簽名,讓學校知道有學生在裡頭。
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事,是當時資訊沒有這麼發達,學生到機場以後,總務主任必須去接機,把他們送到信義路的國際學舍,由辦公室替他們安排住宿問題。另外,新所長來或是新生來時,我們好像都會在信義路的聯勤總部舉辦雞尾酒會,並發帖子到各個機關單位,像臺大校長室、教育部,邀請大家共襄盛舉。
六、您如何正確記得每間教室的使用情形,並在不打擾老師的情形下工作?
關於打掃教室的問題,由於每天都在那個環境走動,當然知道每個老師幾點上下課,這些工作都已很熟悉了。至於我知道怎麼樣在最佳時機去打掃教室,以及把教室打掃乾淨,就只是盡自己的本分而已。ICLP所有人都很照顧我、尊敬我這個老人家,大家看得起我,我就覺得很榮幸了。
七、請您談一談懷念的人和事。
我很想念以前的工作,讓我很感動。即使在退休後的工作之餘,也很想念大家。
地點:陳平和先生家
類型:錄影訪談
時間:2016年12月28日
整理:馮文韻、田曉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