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 盧廣誠老師

一、能不能請您談談IUP轉為臺大單位的始末?

這是很有趣的事。有一次我到新竹,在車上跟楊秀芳老師無意中聊到IUP,他就跟我說:「臺大要我去接。」我很驚訝,因為楊老師是中文系的,跟我們的性質很不一樣。當時中心怕IUP會變成外國學生到臺大來念書的先修班,就趕緊去跟臺大說中文系來接手並不恰當。我記得我好像是去跟臺大的校長談吧?後來就決定因為這畢竟是涉外機構,如果由都不懂外文的人來接,可能會有一些問題,所以後來才決定由外文系的林耀福院長他們來接這個中心。

二、除了名稱以外,IUP成為臺大一部分以後還,有什麼改變?

我們以前可以得到比較多的補助,因為在這之前美國的教育部、美國的十所大學,還有臺灣的外交部和教育部都給這個學校補助;可是自從臺大接手以後,因為跟美國已經沒有關係了,所以美國的教育部跟美國的大學就不再補助這個學校。而臺灣原有的每年六百萬補助,根據報導,好像當時吳京教育部長跟國際文教處的李振清處長認為IUP已經變成臺大的單位了,他們沒有理由再補助。簡單地說,政府原來補助IUP,是因為這裡是一個外國的機構,為了要跟外國有比較好的國與國關係才補助的;現在既然不是國外的機構了,就不能獨厚臺大,臺大沒有想到接手以後,教育部就不願意再補助了。

三、能不能請您談談IUP實際受影響的例子?

臺大接手以後,就不能獲得每年六百萬的補助了,我們那個時候多方奔走也沒有用。直接受到影響的,是中心以前每年都有兩次的戶外教學,一次是當天往返,一次是三天兩夜的戶外教學。平常中心都是象徵性的跟學生收一點錢,如果老師參加的話,就完全不用錢,因為等於老師是負責在戶外進行教學工作;而學校就靠剛剛提到的那些補助款辦活動,沒有了補助,我們要繼續做就有困難。我記得曾經有一個商人看到我們在報紙上關於這個問題的投書,還特地來跟我們說他願意幫忙,所以那一年我們還是照樣舉辦戶外教學,但是後來那個商人也沒有再繼續補助我們了。那個商人說,因為那個時候中國開始所謂的改革開放,有很多中國學生到美國去;他看到很多中國大官員的子女到了美國以後很不像話,因為他的小孩也到美國去念書,他每個月只給小孩子基本的生活費用,但是他看到那些中國商人、官員的子女到了美國以後,每個月都收到一大筆從家裡寄過來的錢。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十分腐敗墮落,臺灣如果沒有辦法跟國外維持很好的關係的話,這對將來的臺灣很不利。所以他看到我們的投書以後,就自己主動聯絡我們,捐了一筆錢。

四、你對美國和臺大這兩邊有什麼看法?

其實Stanford離開的時候對我們這個中心還算不錯,還留下一筆錢給這個中心,也答應我們,要是學生自己願意來臺灣,他們會建議學生申請這個中心。當然,我們也不能否定臺大對這個中心也很好,因為他原來沒有收這個中心很高額的租金,只象徵性地收一點錢,所以等於這個中心可以在沒有任何房租的壓力之下發展;也就是說,臺大幾十年來給予這個中心最好的一個補助就是提供校舍。

五、從IUP轉變為ICLP,在老師的待遇上有不同嗎?

學校經過很多變化,比如說以前專任、兼任的界線很明顯,專任有比較多的福利,有保險、有相對基金、有固定的月薪;兼任老師,就是領鐘點費,但也領年終獎金,是按照全年鐘點費的平均數去計算的,但是就沒有保險、沒有相對基金。而這些都是在美國還有很多補助的情況之下,所以雖然有專任、兼任之分,但是兼任的待遇不會感覺上那麼不平等。那個時候我們在華南銀行有兩個戶頭,一個是薪水的戶頭,一個就是所謂的相對基金的戶頭;相對基金大概是把每個月的薪資的百分之十存到相對基金的戶頭裡,百分之十裡的一半是從個人的薪水裡面扣,另外百分之五就是學校給的,放在那裡頭的錢雙方都不能動;如果老師需要這筆錢,可以跟學校申請,如果學校同意,就可以領走一部分。將來老師離開的時候,學校就會把這個戶頭的存摺還給老師,也就可以動用了。要是你不離開的話,這個戶頭就一直都由學校保存,所以等於有一筆將來離開的時候可以拿走的錢。專任老師當然因為薪資很多,所以他們的相對基金就會多一點,這筆錢等於是離職儲金。這個跟勞保沒有關係,我們加入勞保後,連兼任也有勞保了。

六、聽說您在IUP也教臺語?

我教完第一年的第一個學期以後,所長個別跟我們談話,他找我到他辦公室跟我說,從試教的結果看來,我教學很認真,同學的評價都很好;然後他接著跟我說,他看我個人資料,知道我原來是說臺語的,他說一個說臺語的人,國語說得很好不簡單。他又跟我說,學校裡有學生要學臺語,他說過去我們是有教臺語的老師,但是可能一個老師不夠,希望還有新的老師願意教臺語,問我有沒有興趣教?我那個時候我因為剛找到這個工作,非常喜歡這個工作,有一點擔心要是我跟他說不要,他就會跟我說以後不要來了,所以我就答應了。於是,他就把教材給我,說:「好,那你準備一下。」
那個時候從第一個學期結束到第二個學期中間,只有一個星期的休假,我拿到課本以後,發現裡面的東西根本看不懂,因為都是教會羅馬字,這套臺語書是TLI編的,一共有三冊,一個星期過後,我就要教第一冊!我看了書後,就請教莊銘祖老師,他也是教臺語的,他就給我一些資料,但是他給我的資料很簡略,後來我就自己找到一些書,發現臺語沒有原來想的那麼簡單。說臺語,我沒有問題,但是我從來就沒想到它還有聲調,還有變調;為了要教,我就很努力地去學,所以第二學期開始,每天都排給我一個小時的臺語課,當時學臺語的學生都是個別班。

七、學生為什麼要學臺語?

我記得跟我學臺語的學生,大概有幾種不同的背景,有一些是學語言學的,他們對語言有興趣,覺得臺語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語言,所以他們要學;另外一些是有商業背景的,他們覺得將來可能要在臺灣從事商業活動,如果懂臺語,做起生意來就比較容易;還有一種是學社會學的,他們要做社會學的研究,要做臺灣的社會研究就要懂臺語。更有趣的是有一些是學農業的,他們的背景與農業相關,像我記得那個時候有一個同學,是到南部一個亞洲蔬菜中心工作,他發現如果不懂臺語,根本沒有辦法工作。

八、在您的教學生涯中,有印象深刻的學生嗎?

我覺得學臺語的學生裡面,讓我印象最深的,是一個叫郭介輔(Jeffrey Crosland)的學生,他是學語言學的,是美國一個很有名的語音學教授的學生。他跟我學了很久的臺語,從他在臺灣的第一年就開始學臺語了,然後他又留下來,好像在臺灣留了兩、三年。第二年他是特別生,主要學的就是臺語;他除了跟我學臺語以外,好像也到外面去上臺語課,他很認真,臺語學得非常好。還有一個姓傅的,他離開這個學校以後,有一段時間在我們的新聞局裡面工作,幫忙做英文的翻譯工作。他在新聞局的時候,還要我私底下去教他臺語,他也是非常認真的學生。

九、在IUP時期,學校會為老師舉辦在職訓練嗎?

主要就是剛考進來的時候,會給你大概一個星期的職前訓練,會有一些資深老師給你先上一些課,然後讓你試教。一般來說,他們給你幾個外國學生,讓你去試教看看,然後給你一些回饋的意見,讓你想想剛才哪一些地方做得好,哪一些地方不好;這樣一來,你真的去教的時候,就可以馬上上手。在職訓練我覺得好像沒有,但是學校有教務主任,教務主任一般來說是很資深的老師,他會不定期地去觀課;主任就直接進到教室裡面坐著,聽你上課,上完課他會給你一些意見。我因為曾經有人來觀我的課,所以後來我當教務主任時也去觀課。通常教務主任就是要去聽一聽,如果覺得你做得很好,他會給你鼓勵;如果覺得有一些地方可以改進的話,他就會給你一些意見。

十、您當老師的時候,聽課這個部分會讓你有很大的壓力嗎?

我覺得還好,因為我都是平常心,有時候他跟我說了一些話,我也覺得可以接受。不管怎麼說,這就是教務主任工作的一部分,我做我的工作,他做他的工作。聽完我的課,他不能什麼都不說,所以一定要給我意見。我想不管是誰,教課的時候,難免會有一些地方沒有考慮得很周全,他給的一些意見,我覺得都可以接受。

十一、請您說一說IUP或是後來的ICLP,在教學模式上有什麼特別之處?

我們那個時候一進來,學校有職前的講習,職前講習就是給新老師一些材料,學校就特別強調幾點,這幾點我覺得是這所學校的傳統。第一,要全程跟學生說教學的目標語。第二,老師說話的時間不要太長,絕對不能超過一半,因為另外的一半要給學生開口練習,因為他是來學中文的。他如果都不說話,只聽老師說話,就完全不會進步!所以學校要求老師們一定要最少留一半以上的時間給學生開口練習,老師得用各種方式引導他說話,重要的是一定要讓他說話。第三,學校要求老師們要懂語法,可是上課的時候不要跟學生談語法,因為語法是非常複雜的東西,談語法可能會影響口語的操練。學校覺得老師要有理論的背景知識,但是不要去解說,因為很多語法的用法,教材裡面都有,學生去看英文說明就夠了。老師不需要再去跟學生討論語法,因為會影響到上課實際練習語言的時間,這點我也同意。我過去的做法,就是給學生不同的例子,讓他去看同樣的結構怎麼說,不去講語法,而是用比較的方式去呈現,給他不同的例子,讓他去了解。這點也是很值得ICLP傳承的。

訪問者:林秋芳
地點:臺大國際華語研習所
類型:錄音訪談
時間:2016年11月21日
整理:柴菁菁